乐厨号将会介绍问道杂志,有相关烦恼的人,就请继续看下去吧。
陈志鸿的其他评价

北京师范大学易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杨易林的评论:
弘扬中华文化,是华夏历代子民的义务,更是文化学者的责任。当代易学学人陈志鸿先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陈先生可谓少年笃易,自十七岁入其易门,一路易行,几十年矢易不渝,尊“科学研易、科学用易”之宗旨,本“道济天下、继古开新”之精神,辩证求是,食古而化,古为今用,在易界大获其成。早年的《鹤雁现代命鉴》问世,备受易界格外青睐。如今,即将出版的《易海一粟》仍会再次光耀易坛。
《易海一粟》一书由“易学随笔”、“六爻探微”、“灵魂研究”、“术数基础”、“命理随笔”、“十干掘宝”、“风水随笔”共七部分内容组成。涵盖了易学领域的“六爻”、“命理”、“风水”三大宗。每一部分均以“先理”后“例”的格式写成,这也是该书可读性的亮点之所在。其语言表达的口语化特色,娓娓道来,更让“理”“例”紧密关联,增添了色彩。
书中时不时穿插着经典性的古今典故、故事,如“虞翻直断关羽‘不出二日,必当断头’”、“梦氏本欲拯《涣》救子”、“女娲娘娘补天与真气祖师起卦”、“一个与易、佛、医三者交融的故事”等等。如此写来,让枯燥的学术性知识有了趣味性。这种典故、故事化的行文写法,表面是故事化、实则易之例案式的论证,让人在故事中,不知不觉就受到了潜移默化,进入到了易之理的天地境界中。
“继古开新”(本书《序》)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准绳。这在本书的“六爻探微”篇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。作者首先指出了古之六爻筮法无论占测何事时,都以生扶用神爻为吉的不完善性,作者称这种只生扶为“一局”理论。提出应以世爻的旺衰的既“生”又“抑”的“二局”理论来,去应用到六爻筮占上。这种世爻平衡为核心的“二局”理论,符合二元辩证法。显然,只“生扶”,不“抑制”与只“抑制”不“生扶”,都是不完备的。作者不仅提出“开新之理”,而且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了论证。“二局”理论正如作者自言:“实践证明,通过强弱‘二局’扶抑法开展预测,大大提高了预测的准确率,为六爻预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”
作者在提出“开新性”的“二局”扶抑论同时,并没有放弃古爻筮法,而且将古六十四卦的卦爻辞与“二局”扶抑论结合,一并列出,相互参考,实属真正的“继古开新”。读者读之,自会心领神会其中奥妙。
作者的这种“继古开新”之精神,在本书的“命理随笔”篇中的“强弱三大局”、“现代命理与传统命理的差异”、“影响命理气场的三元九运”、“命理三种境界”等内容,均得以运用,并以翔实的案例一一论证辨明。
本书的另一“继古开新”的亮点在第三部分所写的“灵魂研究”。其中包括“十二道灵魂诊测秘笈”、“如何推算十二道灵魂的强弱旺衰”等民间易的秘术,以及“祭祀的作用”、“善恶与报应”等民俗的、宗教的文化。总之,这十小节内容属于民间易与民俗、宗教文化的综合。读者朋友,千万莫拿这些民间文化视为迷信。如果硬说这些灵魂文化是迷信,那是因为你对此还缺乏科学的认知。当你读了《问道·第一期》(陕西日报社主办出版)的杂志所刊发的《关于“魂魄”的有趣解读》(作者:徐文兵)一文,你就会对“灵魂”有新的认知,你就更会感谢陈志鸿先生为我们写出了耳目一新的内容,感谢陈先生把易学文化与灵魂文化统一体的课题研究,这一研究填补了易文化研究的空白。